浙艺动态

穿越历史 致敬理想——浙艺第15届综合展演季开幕话剧《1977》圆满落幕

出处:戏剧影视学院  文字:徐子萱  图片:喻蕾  时间:2022-11-09
字体:放大 缩小

11月1日-3日,由戏剧影视学院2020级戏剧影视表演班、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班联合制作的大型青春励志话剧《1977》,连演6场,拉开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第15届综合展演季的序幕。

话剧《1977》讲述了一群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,冲破重重阻力参加高考并最终改变命运的故事,是戏剧影视学院师生继《我的灵魂永不下跪》、《茶人杭天醉》、《四世同堂》后创排的第四部“师生同台版”话剧。通过师生同台排练、演出的方式打造话剧作品,提升艺术质量,加快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,完成由学员向演员的过渡,是我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新举措。

该剧由剧作家、一级编剧喻荣军担任编剧,中华文化促进会青少年艺术教育委员会指导专家、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范益松担任艺术指导,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(主持工作)、省级专业带头人那刚教授担任总导演。

嘉宾点评

周文毅

(传记作家、剧作家,原任省人大办公厅调研员,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、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)

这是一部厚重的话剧,展示了一个愈合的伤口;这又是一部深刻的话剧,艺术地再现了我国曾经的历史转折。作为那个年代、那个事件的亲历者,我在45年后的这个秋夜观看由浙艺师生精心打造出品的话剧《1977》后,心弦被撞击出来的眼泪久久不能止住。舞台上,白桦林立,风雪如磐,知青、命运、荒原、高考、理想,甚至还有爱情、友谊、婚姻、人伦,这些属于青春的元素,被编、导、演纠合成一部动人心弦的舞台作品,它给人以历史的反思,又予人以人性的关怀和前进的力量。

在剧中担任主演的学生们虽然年少,演绎的时代与现在几乎相差半个世纪,但能够吃透剧本,将人物演绎得生动鲜活,是十分不易的。在他们身上,我能眺望到未来舞台的星光。该剧形散神不散,虽无主要人物,又叙述了多个知青人物的故事,细节而集中地展示了那个时代青年人普遍的命运遭际,让我不由常含眼泪。但该剧仍有进步的空间,在剧中较为重要的人物老迟的性格转变似乎有点突兀,前面霸道跋扈,后面爱意突溢,多少有点不合逻辑。然而瑕不掩瑜,由浙艺戏影师生打造的这部话剧《1977》可以说是近年来我省舞台作品的重要收获之一。

 

王小燕

(戏剧评论家,浙江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,杭州文广集团电视编导)

话剧《1977》在电影《高考1977》的基础上,加了一条知青后代返乡支教的“线”,两个时空平行叙述,使我多了一份对那段岁月的回望和感慨。剧中的知青岁月,是父母辈的青春。我现在越来越理解他们在我小时候,嘱咐我好好读书时的那份殷切。每个时代都会有相同的境遇,人作为个体,在势不可挡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疫情这样的大环境中,始终是渺小的,但仍然可以选择坚强,正如话剧《1977》里的他们,无力反抗时积蓄力量,在机遇来临时豁出去拼搏一把,去改写自己的命运。

 

陈超

(青年编剧)

观话剧《1977》,觉得意料之外得好,印象颇为深刻的有两点:一是创作者对主题的处理。故事以两个时空、两代人的对照和对话的形式展开,从过去知识青年被动下乡到现在新青年主动要求下乡,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进步,也体现了两代人在追求自我价值上的一脉相承,呈现出不同时代青年们的自我觉醒和丰沛生命力。这在引发观众共鸣的同时,很好地化解了题材本身所带有的敏感性。其二是对人物命运的刻画。故事中的一批知识青年在面对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命运列车时,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:一部分人搭上这趟列车实现了命运的逆转,一部分人则和列车挥手擦肩,永远地留了下来。离开的原因大致相同但留下的原因却各不相同,有像潘志友这样因为责任而主动留下的,有像小根宝一样因为绝望而彻底放弃的,还有像阿三一样活在当下任凭生活裹挟的。三个人物,三种侧面,将知识青年这一群体呈现得层次分明而丰富。但创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此,三个人物的内心同样是层次丰富的:潘志友也想参加高考,小根宝也曾不顾一切挑战自己的极限,阿三更是在新婚当晚痛哭流涕倾诉了对命运的不甘。这些细节呈现是如此动人,让人看到在历史洪流中个人是多么微小无力,但同时又可以如此坚韧、闪耀。好的戏剧作品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体悟,观看完话剧《1977》后,许多观众都有了自己特别的感想。

观众有感

此次,我以摄影的身份观看了话剧《1977》。大幕打开,一片参天而立的白桦林映入眼帘,稻草垛、瞭望塔、黑板报、大麻包,瞬间将观众带到了那个年代的北大荒。知青在那段岁月里成长,黑土地因为他们而更加肥沃,他们面对人生的选择和将来的道路思考着,并怀揣着希望,以坚韧不屈的精神呼唤未来。除了有关高考的故事之外,话剧《1977》里也有这一段感人肺腑的“北大荒之恋”,与电影《山楂树之恋》的故事有些相似。只是在舞台之上的人物更加真实,也更能打动人心。话剧《1977》为了更好地体现时代面貌,甚至把当年的解放牌拖拉机都搬上了话剧舞台,无论是白桦林、黑土地、土布挎包青布衣,还是大喇叭、小茶缸、七宝大曲拖拉机,都让人仿佛置身于此情此景。在叙事方式上,导演采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和情节线的双向设置,舞台调度干净利落、叙事清楚,在感动我们的同时,也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。对于观众而言,每一次观摩都是一次旅行。人生因艺术而精彩,生活因艺术而丰富,愿艺术之花香满校园!

——21级戏剧影视表演2班范书瑜

 话剧《1977》以恢复高考为大背景,通过动人心弦的故事,精湛的置景和灯光,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。在那个时代,北大荒的青年们把握住恢复高考的机会,在土里刷题,在泥里读书,在雪地里赶考,在不平凡的岁月里绽放自己的不平凡的青春。作为刚经历过高考的大一新生,我的心中更为澎湃。很难想象父辈们当时是如何经历高考的,因为在当下,我们是幸运的、幸福的,我们享受着教育公平带来的福利。此外,我在话剧《1977》中得到了共鸣——无论哪个年代,知识永远是改变命运的最有力武器!作为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,话剧《1977》不仅激励着我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,也让我对自己的社会价值有了新的思考。在未来的三年里,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,争取成为一名有理想的文艺工作者。

——22级影视编导刘兴蓉

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青年实验艺术团与我院共同打造的话剧《1977》,带观众穿越历史、致敬理想,是党的二十大的献礼作品,也是祖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。

我院始终秉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理念,坚持全面深化产教融合,打造校企合作新模式,为学生提供更多从课堂“走出去”的机会。11月12日,话剧《1977》将于嘉兴大剧院进行公演,继续将那份对理想的坚守,为公平和正义而不去奋斗的精神,传递给更多的观众。

关闭】 【打印
上一篇: 手工艺学院赴杭州市文化馆(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)考察调研下一篇: